质量控制漫谈
说到统计质量控制,自休哈特博士提出到现在将近100年了。有人觉得特别神秘,有人又觉得特别简单:无非就是抽样计划和控制图。我觉得这些都没有好的理解更不可能应用中产生好的收益。关于这套思维的理论层的东西,我在这里不细说,大家度了。我谈谈应用层面的一些东西
统计质量控制体现在设计中
众所周知,我们设计前拿到的是客户的需求,是最终产品的要求。它没有考虑材料,生产工艺等要素等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质量功能展开,来加以落实。这种落实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理想状态。不同种类材料的屈服性是不相同的,每家生产商生产的同一材料的特性又有差别。如何把这种材料实现到我们最终产品的要求,需要了解材料特性,并把偏差值应用到我们的设计中,这中间就要应用到统计技术。对材料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得出材料总体特性,中值来修定我们的设计目标值,极差,方差等因素来修定我们的公差要求,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把理论落实到生产中。
统计质量控制体现在过程参数中
经常看到有些SQE去现场实核供应商,拿着图纸比对技术参数,发现参数不一致就开出问题。曾经TUV的技术总监洪源老师跟我们讲过一个案例,一合资企业与国外合作,拿着图纸用国产备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装配。于是问对方企业,对方企业提出使用对方的设备生产。于是引进了一台设备。生产中发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尺寸与图纸不符,但装配非常好。这案例当时说明技术保密的,也就是说企业在设备中加偏差以保证产品图纸流出后的技术风险。这个案例同时也说明设备特性存在输入与输出的偏差,我们为了保证输出的合规性,就必须对设备输入时加以修偏,这个修偏就是我们对设备特性的统计得到的。
统计过程控制体现在质量控制中
有经验的质量人会发现,我们测量合格的产品,客户测量不合格。这个差异的形成源自我们与客户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人之前存在差异,解决这个差异,我们可以尽可能的使用同一类型设备,同样的方法,但仍然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我们不可能用同一台设备,用同一个人。我们还是需要修偏,需要统计。
这个统计质量控制是持续进行的。因为我们还有时间因素这个变量存在,不同的时间,产品的要求不同,不同的时间设备的磨损量不同,不同的时间,操作员的成熟度不同。因而持续的统计,一致,修偏仍然是确保持续满足客户的控制方法。我觉得这些是统计质量控制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