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SPC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所信赖和采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SPC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与繁荣。 新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塑造未来,质量也是竞争的关键。在一些行业,应用SPC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 传统观念把检验作为质量保证的手段,只能事后判断,而应用SPC,能够把握先机,预防不合格品的出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SPC可以帮助企业: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以上的预防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
* 大幅降低生产过程的异常波动和产品报废率
* 科学提高企业生产力
* 有效削减生产成本
* 及时发现流程中的问题隐患
* 对流程中任何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 在制造现场随时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
经过近70多年在全世界范围的实践,SPC理论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在企业内的应用范围、程度也已经非常广泛、深入。概括来讲,SPC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分析功能强大,辅助决策作用明显 在众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出繁多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应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可根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SPC的辅助决策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
(2).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设计、辅助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及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
(3).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将企业内外更多的因素纳入考察监控范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职能同时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两个特点,这都要求可快速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做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适应这种需要,SPC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